沒有人或是方法可以逃脫世界對「綠色設計」重視的潮流。過去投入綠色設計只有一小部份的小業者,然而現在則是包括如GEWal-Mart這些巨人。綠色設計的氣勢在成長,Dell希望自己可以成為「地球上最綠的科技公司The greenest technology company on the planet」而贊助了一個電腦設計比賽,成功的激發了各種概念和意見,像是使用可重複使用的或是可生物分解的材料、不使用化學為原料的電池、使用更有效率、更耐久的OLED螢幕,但是同時間也反映出通往永續的許多障礙。


  


「綠Green」聽起來不賴,但是實現中伴隨著許多的障礙,像是Scott Young的「消費者對包裝與環境關聯的認知研究」裡,指出少於20%的美國、英國和德國購買者宣稱自己知道「具永續概念的包裝(sustainable packaging)」的意義。當問到願不願意多付一點錢給對環境友善的包裝,超過80%的受訪者認為「在不轉嫁成本的情況下,生產符合永續概念的包裝,是生產者的責任」。那什麼是消費者的任務?受訪者表示是回收,但在回收這個領域也有很大的誤解,比如塑膠被錯認為比玻璃更好回收等等。


 


障礙擺在眼前,消費者到底如何看待「Green」?消費者選擇「Green」的動力是什麼?


Bates & Kristofek的研究中,有幾個發現:


l          人只考慮到人;環境直接有影響到他們的時候,他們才覺得重要。對自然無毒的殺蟲劑而言,人們關心它可以給家人帶來安全更勝於給環境帶來安全。


l          人們把環境視為一個抽象的概念;是一個他們「偶爾進出」的地方,不是一個他們「生活」地方。要讓人對環境更關心,必須在日常生活中創造更強烈的連結。


l          Being green buying green沒有被連在一起。雖然說符合永續概念的生活、對環境友善的生活被認為是要付出較高單價的,研究顯示的結果卻大逕相庭;低收入戶者的生活比較符合永續概念,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對環境有益,而是因為低收入戶者的消費較少。


l          人們對環保的概念是多重面向的,不能以單一個標準來衡量。消費者的環保意識是建構在每個人不同的動力上。瞭解這點可以找出更有價值的溝通方法。


以生態效益為考量所進行的設計,可能會帶來巨大變革,也有可能只是優化現有的系統。像是飛利浦公司就特別挑一天,訂為「Simplicity Day」,讓員工暫時停下手邊的工作,花一天討論如何能夠精簡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以較少的資源來完成工作。然而被視為趨勢的綠色商機還是得要由消費者買單才算數,了解消費者如何看待「綠色」,進行更有效率的商業策略才是企業真正的愛地球的方法。


參考資料:
Bate & Kristofek, “Colorblind: How Consumers See Green”, Design Management Review, Fall 2008, p30-33更多資訊:http://www.dcontinuum.com/colorblind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