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Brain.com 記者邱啟紋】 更新時間 : 2010/10/25
(2010-10-26)【設計高手11】集結100件酷炫作品的「酷設計100」,有哪些酷設計?目標鎖定全世界的「台灣國際設計大賽」的徵件海報,用什麼技巧來吸引全世界的目光?
 

(Brain.com2010-10-26)【設計高手11】設計不是為塗脂抹粉,為平凡的產品穿上華麗的外衣,而是用顏色、字體、材質等元素,把產品的精髓表現出來。屢獲國際設計大獎殊榮的自由落體設計總經理陳俊良,分享了2個把產品特性發揮到淋漓盡致的作品。

顛覆想樣的100種可能

大面積的螢光橘,搭配基底的白,再用黑色的超大字體,寫上了「DESIGN 100 COOL」。數字100的右側,有一隻拿著公事包,正在噴火的四腳怪獸,讓人有些摸不著頭緒。

原來,這是一本集結100件「鹽世代蕭?設計新人獎」的作品集──「酷設計100」,企圖要「預告未來最酷的100種可能!」。

封面由催生「酷設計100」的陳俊良所操刀:四不像的怪獸,象徵著新一代的設計師看似溫馴,卻又傑傲不遜,就像一隻無法被歸類的怪獸,創意無所不在。而耀 眼的螢光橘,則代表著年輕新銳們的璀璨未來。「『酷設計100』的目標對象,主要是正在準備畢業製作的大學生。」陳俊良說。他們喜歡酷、喜歡炫,亮橘色的 現代感,讓「酷設計100」作品集在通路上看起來特別搶眼。

延續「酷設計100」的一貫風格,「酷設計100 II」,以「愛己、愛人、愛地球」為主題,用色也更大膽,採全版的螢光綠為背景,超大的「100度C」,約佔全頁的二分之一,代表著年輕人沸騰的熱情。而 擁有無限創意的怪獸,則幻化成了珊瑚,低調地游進了「酷設計100 II」目錄頁與主題頁裡。
    
百變怪獸

自由落體設計總經理陳俊良為「酷設計100」與「酷設計100 II」,用可愛的怪獸,與大大的「100度C」象徵年輕設計師們無限的創意與沸騰的熱情。

影響跨國界 創意無界限

如果說「酷設計100」的目標對象,是所有正在準備畢業製作的設計相關科系學生,那麼「台灣國際設計大賽」的徵件海報,則是全世界設計相關學院學生了。由 台灣創意中心(以下簡稱台創)所舉辦的台灣國際設計大賽,以全世界為徵件對象,目標要成為像德國紅點、iF獎等設計業界的指標性比賽。

由於台創執行長張光民認為,台灣國際設計大賽的徵件海報應具有一貫的風格,因此歷年來的徵件海報設計,都交由陳俊良策劃。中英對照的內文,使台創只要印製 一個版本,就可以發送到全世界,並節省印製和設計成本。而每年的徵件海報,都留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的白,運用的是東方文化中獨有的「計白當黑」技巧,把 「白」當作存在。搭配簡單的主視覺與用勁拔的毛筆寫上的徵件主題,和濃縮在一小塊的比賽簡介,營造出非常強烈的聚焦效果。

例如,2005年的徵件主題「體驗」,陳俊良用了一個藍綠色的瑪瑙橫切面做主視覺,營造出海洋台灣的意象,並暗喻許多台灣人雖然生在海島,卻怕水不會游泳的詭譎現象。而由中心逐漸擴散出來切面圖像,是人的指紋,也是文化的年輪。
    
不論是內涵多到爆炸的「酷設計100」,還是目標鎖定全世界比賽徵件海報,陳俊良表示,好設計的元素不需要多,只要設計理念切中核心,也能帶來一眼聚焦的驚人震撼。

聚焦良方



中英對照的比賽簡介、勁拔的書法字,與大面積的白,是台灣國際設計大賽徵件海報的一貫風格。


設計高手陳俊良Chen Jun-Liang

自由落體設計公司 總經理
2007  第三屆波蘭華沙VIDICAL月曆、聖誕卡大賽 特別獎
2007  德國紅點設計大獎
2006  第二屆波蘭華沙VIDICAL月曆,聖誕卡大賽 銀獎
2006  第六屆澳門設計雙年展 評審大獎、銀獎一項、銅獎三項
2006  國家設計獎 金獎
2005  中國生產力中心「傑出商業創意設計獎」
2005  亞洲最具影響力設計大獎
2005  香港設計師協會獎 銀獎、銅獎、優選
2002  第十五屆法國國際海報沙龍展 沙維納獎
2002  香港設計師協會「設計2002展」銅獎

我覺得好設計應該是……
沒有什麼叫最完美的設計,只要適合使用者的,就是好設計。

我最欣賞設計師是佐籐晃一和Martin Margiela
佐藤晃一

圖片來源
Martin Margiela

圖片來源


我很喜歡日本設計師佐籐晃一,從頭到尾我都不知道他在想什麼,有一種東方美學的神秘。我也喜歡比利時的服裝設計師Martin Margiela(簡稱MMM),非常非常創新。我曾買過一件她設計的背心,怎麼穿也穿不起來。原來這是一件背心,也是一個包包,像和尚的袈裟披在肩上, 繞過來就是一個護腰的包包,好酷喔!我很喜歡這個品牌的功能。

我給設計相關科系學生、有興趣進入設計領域朋友的建議是……
建議他們多去觀察一些本土的工藝師,為燒磚、製硯、繪門神等這些傳統產業的技師們,找出發展的可能性。就像輔仁大學應用美術學系的學生拍攝的紀錄片「尋找失落的百工」一樣,用新創意帶給他們一些生命力。我們是不是要做一個永恆雋永的東西?傳統加上創新,就等於經典。

尊重智慧財產權,轉載出處「動腦網站www.brain.com.t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活力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